注:中华民国存在38年,由两个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代表中央政府执政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北洋政府执政时期下文介绍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或南京政府(在重庆陪都时期称“重庆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在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与最高行政机关。
为1925年3月12日孙文逝世后,蒋中正于7月1日将原广州革命政府改组而成在1925年成立后直至1928年北伐前,割据广州与位于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对峙;随着国民革命军由南往北北伐,其行政中心亦一路北上迁移至武汉、南京等地。
于1948年5月20日战后正式行宪之时宣告结束国旗:其由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置于红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同时亦代表中华民国以三民主义肈建之初衷。
1921年5月5日启用,1928年北伐胜利后全国启用;国旗设计的起源与战争和军队的旗帜有着紧密的关联,甚至早期二者是共用的——因为新生政权面对着战争的压力,此外军事集团(如革命军、起义军、军政府等)在一个政权中往往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国徽: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华民国为远东之国,日出东方为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白日光芒尖锋,示革命进锐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更鼓舞国人时时刻刻都要精进奋斗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同时象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也象征着国家的命脉,随着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
青天大于白日光芒,象征天上的青天广阔无边,青天中的太阳高远,远有先人、历史意涵,代表中华民国全体,勿忘历史之先贤先烈为民主牺牲奉献首都:南京(1928~1937)重庆(1937~1946)南京(1946~1949)。
人口:541,670,000(1949年统计)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土面积:9736288平方公里(1946年统计,排除外蒙面积)执政党:国民党(1928~1949)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纪年:民国纪年(民国38年即1949年)
国庆日:公历十月十日国歌:《中华民国国歌》常用语言:汉语立法机构:立法院、国民大会执政时期简介:经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后,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的国民政府于1928年6月3日取代北洋政府,定都南京市,名义上统一中国,透过施行训政以党治国。
在北伐战争后期,国民政府陷入分裂和内部军事冲突中蒋中正实施清党后发生四一二事件,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从合作走向对抗,爆发第一次国共内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制造冲突面对日本的军事压力,国内舆论呼吁“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的统治时期中,中国的交通、卫生、教育、及经济均获得迅速发展,被学界称为“黄金十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革命军在南京保卫战失利后,首都南京沦陷。
国民政府撤退到重庆,日本则在占领区内建立包括汪精卫政权在内的数个傀儡政权1941年12月,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对日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5年,同盟国战胜日本,但抗战期间既已存在的国共摩擦成为国共冲突。
至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改组为行宪的中华民国政府,并实施货币改革,试图以政治与经济上的革新稳固统治地位,但却爆发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占领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经济中心上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而解放军则继续进攻,从而完成对全国的统一,蒋介石集团于12月7日迁至台北1955年,大陈岛撤退后,彻底丧失浙江省的军事控制,仅统治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区。
依靠美国的支持,维持现在两岸分治的局面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严格地说,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两次国共内战,38年中并没有真正的和平岁月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伤亡跟经济损失,苏联干涉使外蒙古独立、英国干涉使西藏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面对日本入侵,国民政府初期败退,失去近半领土的控制权但国民政府最终与盟军一同战胜日本,消灭日本建立的各傀儡政权,取回南海诸岛的控制权,以及接管清代割让予日本的台湾与澎湖群岛中华民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奠定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
此外,中华民国时期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在此期间产生的文艺成果及传播的政治思想均对中国之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传入及发展的近代事物亦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拓展部分执政时期历史事件(外蒙独立)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及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举行公民投票,结果97%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分割线——————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事、文化、教育、金融、科技等方面简介:
军事力量:民国初年,袁世凯创建的北洋军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主要力量其主要将领雄霸一方,在各地建立军阀割据,划分势力范围直到1924年,中国国民党学习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创设国民革命军,成为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起其所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江西省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成为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结束后,因国共合作破裂而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而国民革命军则在1946年成为“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海军承袭自清朝的传统,与英国的交流较多,其次是日本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任命陈绍宽为海军部部长兼总司令,初期舰队约44艘,排水量3万余吨至抗战前夕,舰队增至58艘,排水量5万余吨。
1937年战争爆发前编成四舰队,主要任务为掩护陆军防守作战对日抗战期间,海军几乎全灭,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接收来自日本、英国与美国的舰艇之后才逐渐扩大编制,从此之后的主要交流对象都是美国中华民国空军始于1920年在广东省番禺县大沙头成立的航空局,当时仅有三架飞机与两架JN-4“詹尼”教练机。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成立航空处1928年,航空处改为航空署,辖航空队四个队,共有飞机24架北伐胜利后,国际于1929年解除持续十年的对华武器禁运1934年起,国民政府借由军火代理商威廉·鲍雷的协助下与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合作建立中央飞机制造厂,并开始引进国外零件组装飞机。
中华民国空军建军初期所使用的霍克II战斗机以及霍克III战斗机皆为美制产品1937年至1941年间,苏联红军向国民政府提供大批伊-15战斗机、伊-16战斗机、SB-3轰炸机以及苏联航空志愿队参加抗日作战。
美国战机在军中占比曾一度下降,1941年苏联撤回援助后,国民政府又开始大量使用美制机种此外,在抗战结束之后,国民政府还曾接收过一批由英国设计、加拿大生产的木制蚊式轰炸机军事建设: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确立义务兵役的基本原则,但并未严格依法实行征兵。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最高的是国军德械师,单兵装备制式头盔、配备国造中正式步枪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步枪、国造仿制捷克ZB26式轻机枪、二四式重机枪、统一的弹链等装具装备德制克鲁伯 75mm 野炮或波佛斯M1930山炮、PaK 36反坦克炮以及88毫米高射炮、建制内装备师团两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国军德械师开赴淞沪参加对日作战时还配属德制SFH 18榴弹炮和坦克等装甲车,但在经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后,基本损失殆尽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共办九期,毕业生6300余人,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并有1700余名毕业生成为将军。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是联俄容共下的产物,北伐后迁往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西迁四川成都,大部分大陆时期的毕业生都曾经参与北伐、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战事而中国共产党则在1933年10月17日在江西瑞金沙洲坝大窝村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长征后与陕北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合并为西北工农红军学校,后扩编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4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从清朝继承几所海军训练学校,但是因军阀割据的因素彼此各拥战舰、各自为政,到国民政府统一时派系与省籍问题互相内斗的现象极为严重抗战的爆发某种程度上成为国民政府整肃契机,过去所有派系因主战舰被日军消灭,沿海领土丧失,因此海军通通搬迁到四川,海军训练单位也只剩下由闽系把持的马尾海军学校。
1937年至1945年马尾海军学校共毕业航海班五届、轮机班两届、造舰班一届共133名学生中华民国空军培训机构最早起源于1913年由北洋政府建立的南苑航空学校,办学共15年,培养四期共158名飞行学员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东山创立军事飞机学校,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遴选八人学习飞行。
1929年,国民政府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创立航空班1932年,更名为“中央政府航空学校”,校址定于浙江杭州笕桥抗战爆发后迁至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正式定名为“空军军官学校”,抗战胜利后迁回笕桥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失利后,迁往当时的台湾省高雄县冈山镇(今高雄市冈山区)复校。
金融体制:中华民国政府自成立后即厉行经济改革,统一货币,改革自清末以来金融货币制度混乱情况1912年和1913年,财政部曾两次设立币制委员会,讨论国家币制的问题,但都无果而终1914年2月7日,《国币条例》公布,规定中国采用银本位,定银圆为国币。
同年12月及隔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元新银币,即袁头币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新的法定货币-法币,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1918年,中华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成立。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公债的发行中心也随之南移,北平证券交易所经营的公债失去往日的优势,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北平证券交易所于1939年初歇业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使中国陷入恶性通货膨胀。
法币的发行量自1945年的5569亿元增长到1946年的8.2万多亿元,到1948年时已激增至660万亿元1947年发行的钞票最高面额为5万元,到了隔年中已到了1亿8千万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改革,用新发行的金圆券取代原有流通的法币。
结果十个月内,金圆券的发行额就增至1千万,贬值超过二万倍,使大陆民众经济损失极巨,新疆省银行甚至发行了面额为60亿圆的纸币1949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发行银圆券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
银圆券随着局势,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被中国共产党发行的人民币所取代同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发行的“旧台币”也大幅贬值,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在1949年6月发行“新台币”来取代原有的“旧台币”,兑换比率为1比4万。
除了法定货币之外,中华民国时期还有许多地方性货币仅在特定的地区流通,如:限在台湾流通的旧台币、在东北九省流通的东北券、在藏区流通的藏币、四川藏洋、在苏占满洲流通的苏联红军票等;还有由中共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边币、北海币、内蒙古解放区货币、东北银行地方流通券、等;在日本占领区还流通著由汪精卫政权发行的中储券、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发行的联银券、由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发行的蒙疆券以及由伪满洲国发行的满洲国圆等。
科学技术:中华民国时期科技在数学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杰出的数学家有: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等在物理学领域有近代中国物理学的先驱和开山人是吴有训,是公认的首位对世界现代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华人科学家而化学界的代表人物是侯德榜,他使得当时中华民国的制碱技术领先世界。
1926年,他制作出亚洲第一批“纯碱”,以“红三角”作为商标,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等夺得金奖1939年,侯德榜又发明“联合制碱法”,把“纯碱厂”和“合成氨厂”联合,制作出“纯碱”和“氯化铵”,这种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
竺可桢是中国气象学方面的先驱,创建中国现代气象学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界的代表,他留学日本,曾学习造船,造船需要钢,他又到英国学习地质学来寻找铁矿,他主要研究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和构造规律,1920年代提出“地质力学”理论,从而在各地发现石油资源,否定西方科学家所谓“中国贫油论”。
建筑学方面,茅以升设计和建造钱塘江大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大桥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建筑学家对“中国建筑民族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发展有着连接作用人口:据统计:1913年,中国人口为4.32亿;1928年为4.75亿;1939年为5.18亿;1947年为4.57亿;1948年为4.61亿。
其中在1911至1936年间,中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尽管抗日战争时期又一次导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底仍达5.4亿从民国时期开始,中国人口模式发生从传统时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到现代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转变,而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民国时期经济社会和医疗的进步。
但是民国时期的战乱导致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下降,天灾人祸造成人口大量非自然死亡饮食文化1920年代初,旗袍迅速流行各地饮食文化融合创新以挂炉烤鸭为代表的北京菜实际上是是由鲁菜、市肆菜、谭家菜、清真菜和宫廷菜五种风味的菜肴融合而成。
上海饮食则根据当地口味对粤菜、川菜加以改良,形成“海派粤菜”、“海派川菜”此外,西餐也在大都市流行1930年代末,上海有各种西餐厅近百家到1940年代末,约有店、摊上千家,分英、美、法、俄、日、德、意等式。
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开始对学制系统进行改革陆续颁布《学校系统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师范教育令》、《实业学校令》等法令,最终由北洋政府合并为一个完整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分为初等教育(共七年)、中等教育(共四年)和高等教育(大学为六或七年、专门学校为四年)三个阶段,缩短学习年限、小学男女同校、废除两性差别1922年11月,北洋政府颁行“壬戌学制”(也称“六三三制”),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确立。
北洋政府时期,政府模仿日本制度,设立大量的专门学校及单科大学国民政府北伐后,美国制度成为主流民国初年,在华教会学校达六千所,在校学生三十万名后来由于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掀起抵制西方教会学校的运动国民政府成立后,西方教会学校须向教育部注册,并不得强行开设宗教课程、强制宗教信仰及礼拜。
至1948年时,除内外蒙古、黑龙江、宁夏、河北、青海、西藏、新疆之外,其他省市皆有一所国立综合大学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立伪满洲国后,实行日本化教育:教师大部分是日本人,用日语授课;中小学每天早上须向新京作“满洲帝宫遥拜”,再向东京方向作“日本天皇陛下遥拜”;学生同时须以日语背诵皇帝诏书《国民训》;体育课使用的教材最初全部照搬日本,称为“满洲体育教授参考书”。
直到1944年,文教部制定统一的教材《学校体育科教授要目》传媒: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制度的倒台,中国的民办报刊进入一个兴旺的发展时期1913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报馆达五百多家,言论的自由度更是相当发达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导令北洋政府颇为不满。
于是,袁世凯对全国报业进行查禁和整顿,造成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因时逢农历癸丑年,故在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先后在重庆发行过刊物的民营报社、通讯社即达二百多家除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以外,还有《国民公报》、《时事新报》、《西南日报》以及无计其数的杂志和期刊,不但在经济、民生问题上可以畅所欲言,就是在政治上也不受限制。
甚至在1946年下半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由于国共和谈仍在名义上进行,国民党政府仍然允许《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发行1946年9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观察》是宣传所谓“第三条道路”的代表性刊物,但在1948年12月24日被中华民国政府查封,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人士希望在中国实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彻底破灭。
思想:民国初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欧洲中心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学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此外,同时期的孔教运动与新儒家等思想亦有不小影响1912年初,中华民国颁布一系列禁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停止学校读经教育等文化改革政令文学:1910年代后期,由作家及学者发起一场文学与语文的改革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胡适在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并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新文学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学,开创一代新文学促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新文学团体的产生,涌现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杂文家1942年5月,毛泽东在陕西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倡文艺介入政治、为工农兵服务,对后来文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940年代,延安时期文学的代表作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贺敬之和丁毅的《白毛女》等艺术:民国时期是一个艺术大家辈出的时代,中华民国早期的音乐主要是放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题材,如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民国早期的著名水墨画画家徐悲鸿擅长画马,画技融合中西;齐白石则融合传统水墨画和民间绘画,擅长画虾、花、鸟、鱼等1920年代和1940年代,共有18部国产影片走向世界其中1934年由著名导演蔡楚生拍摄的故事片《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故事片。
1930年代中国的电影明星有胡蝶、阮玲玉、金焰、陈燕燕、王人美、高占非、黎灼灼、陈玉梅、郑君里、黎莉莉等中国传统戏剧都以唱为本位,因此演戏多称为“唱戏”,看戏则称为“听戏”,几乎等于歌剧直到20世纪初,中国才有话剧出现,并于1928年由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共同确立“话剧”的名称。
体育:“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于1924年8月24日成立,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1932年,东北短跑健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满洲国,而代表中华民国参加洛杉矶奥运,这是中华民国首次参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正式组织大规模的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由于当时中国整体体育实力尚不足,并未在运动场上取得名次194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由王正廷任总领队,参加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
民族: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曾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革命纲领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不提“驱除鞑虏”,专述“民族主义”,还对民族复仇论进行批判孙中山于三民主义中提倡将汉、满、蒙、回、藏五族归成一个“中华民族”。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以“五族共和”与“民族融合”的口号宣传,以及诸多学者的提倡,使得“中华民族”广为人知北洋政府时期,作为国旗的五色旗上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汉族(红)、满族(黄)、中国蒙古族(蓝)、回族(白)和藏族(黑)。
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如汉语穆斯林,也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基础建设: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指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在《建国方略》中,企划了“完成铁道十万英里(十六万公里)”的宏伟蓝图。
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之下设“路政司”以主管全国铁路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10月14日于上海筹办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全国铁路建设国民政府的铁路以国营为主,部分路线开放民营,由铁道部掌管全国铁路事务1932年,中国颁布第一部铁路基本法规——《铁道法》。
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共修铁路3793公里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未被占领地区建成了1500公里铁路,在支持经济和军事上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国铁路里程数约30,190公里(包含占领区路线)。
中国早期铁路沟通各站间的电报、电话,其传输线路皆为架空明线民国2年(1913年),津浦线有电报线3条,采用莫尔斯式电报机民国3年(1914年),陇海线开封至铜山间架设电线路2条,随着铁路的延伸修筑,又陆续架设运河至大浦、运河至海州间3条通信线路、海州至新浦2条、新浦至大浦1条。
为适应长途电报业务的发展和减少锈蚀损坏,民国10年(1921年),沪宁线开始架设每英里150磅的2.5毫米硬铜线民国13年,沪宁铁路南京地区开始装设磁石电话机,并与津浦铁路浦口站接通民国24年(1926年),陇海线徐州至连云港间共有架空线路4条,分别用于长途直达电话电报、行车调度电话和站间闭塞电话。
1933年全国电话线路总长度为14,800余公里,到1936年上升到48,000余公里1928年,交通部拟订全国公路计划,以兰州为公路中心,分全国公路为国道、省道、县道3种,总长为41,550万公里,预计10年完成。
1928年,全国已有公路29,127公里国民政府把公路建设列为国家经济建设要政1932年5月,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省联络公路”;11月,开筑“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联络公路”;1934年10月,开筑“川黔湘鄂陕五省联络公路”。
至1936年6月止,各省完成联络公路共计21,000余公里,可互通公路计30,000余公里此外,尚有已兴工路线3,900余公里1935年至1936年,修筑西兰公路(西安至兰州)约700公里,西汉公路(宝鸡至汉中)250余公里、汉宁公路(汉中至七盘关)150余公里。
至1936年底,全国共有公路108,117公里,中国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前,国民政府修筑公路8万公里,使中国经济得以发展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