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新闻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怎么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典故)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9-12 点击:28

《论语》中,出现109次“仁”字,说明在孔⼦的思想体系中“仁”居于重要地位;记载弟⼦“问仁”有13章之多,其中,樊迟和⼦贡各三次,⼦张有两次,仲⼸、宰我、司马⽜、原宪、颜回各⼀次;⽆论直接还是间接“问仁”,孔⼦每次对弟子的回答各异,这既印证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又反应“仁”内涵的丰富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为了学以致用,我们现在可以把“仁”就理解成完美人格,把“修仁”就理解为完善人格按照这个思路,每个人“修仁”的目标、内容、路径和方式方法等就确实会因人而异,这就很容易理解“孔子为什么每次回答修仁的问题总会给出各不相同答案”了。

下边我们再看看孔子如何要子贡“修仁”原文整理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阅临译注子贡问怎样培养自己的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必须先把自己的器具打磨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良者,结交士人中的仁德者”

阅临俗解子贡(前520年—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他出身富商旺族,外祖父蘧伯玉又是卫国上大夫,可以说是有权、有势、有钱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言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和卫国丞相,还精于商道,成为孔门首富、儒商鼻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端木遗风”影响至今,子贡也成为民间供奉的财神子贡由卫国来到鲁国师从孔子并立志当官为政,他向老师问“修仁”,完善人格,孔子给他布置了两大任务:一是做好当官为政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言外之意,你想在鲁国当官为政,应该调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为政素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才能事半功倍,达成“修仁”的目标二是事贤友仁投明主组团队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住在这个国家,想要在这当官为政,就要先诚心投奔侍奉这里大夫中的贤良者,逐步取得当官为政的实践经验,还要在这里的士人阶层不断发现仁者并广交朋友,以便组织自己的执政团队。

子贡问“修仁”,孔子的回答似乎与问题不太契合,但我们静心想想,孔子对于要当官为政子贡的“修仁”,是不是很有针对性并充满政治智慧?“仁”是远大理想,是崇高信仰,孔子认为,修养自己的仁德要从做好具体事情起步,要从自己的客观实际出发。

孔子的教诲对于子贡来说,恰好说到点子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传诵千古的名言,它强调了做好准备的重要性,留给后人很多思考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对事情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宏观认识可以使思路更清晰、更全面做准备工作,要理清思路,周密计划,分解步骤,考虑物质、精神条件和技术支持。

这就等于在潜意识中将事情做了一遍,把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了一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处理事情的基本程序和方式方法,就可以避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办事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只有事先准备好了趁手的工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事先有准备,就会取得成功,反之,则废弃孔子提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也是说要为“修仁”“利其器”,事先做好准备。

投奔明主,侍奉仁者,结交贤达,搞好人际关系,准备自己的执政团队,这样才能获得施展才华的职位,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孔子的“利其器”思想不受时代局限,即便到现代社会,对每个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浅悟零存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有准备,不仅要准备好工具,还应该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