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智者说 精神如同一团火意识是火本身,是心灵之光人的意识模糊、失去意识、意识停止的时候,心灵一片漆黑情感是随风舞动的火苗人的肉体作为感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燃烧着的燃料那些来自外部的刺激则像普通空气一样,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自卑地说:人死如灯灭精神的含义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精神”一词,是使用的频率较高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什么是精神?精神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如何准确地定义“精神”呢?早在战国末期,秦国相邦
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其中的《尽数》篇,就有精神一词的论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进入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王符在《潜夫论·卜列》中说:“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王充在《论衡·订鬼篇》中说:“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到了清代,刘大櫆在《见吾轩诗序》中说:“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
”品味中国古代的这些文论,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精神”的理解、解释与使用,古往今来,基本是一脉相承的从应用情况来分析,一般而言,精神有这样三层含义:一是它的基础含义精神是人类心理活动表现极其结果精神即心理。
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情感和个性心理特征精神是区别于物质的属于人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具有特定含义的心理表现,如爱国主义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等同时,还可以喻指物体内部与人的心理特征近似的某种特质。
如松树的风格、钉钉子精神、老黄牛精神、铺路石精神等在此基础上,精神还可以借指隐藏在内部的主旨、意义等,如“整个会议的主要精神”,还有如“整座建筑所体现的精神”“该部作品所表达的主要精神”等等二是形容具有精神素质的人所展示出的一种状态,譬如说,“他看上去很精神”,“他看上去无精打采”,再比如说:“怎么样,好看不好看?精神不精神?”我们说神采奕奕、萎靡不振等等都属于对这种状态的形容。
三是引申为动态的含义譬如说,“车要到站了,大家都精神精神”再比如说:“刚才厂里开了个会,我先给大家精神精神”精神的分类我们常说精神很复杂表示精神的词汇成千上万那么,精神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厘清精神的内涵,并且对复杂的精神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一下分类呢?。
一、从大的方面讲,人类的全部精神可以区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简单来说,就是两竖一横两竖分别代表意识和情感,下面的一横则表示在意识与情感之下,存在着一种基础性的精神存在,即所谓的个性心理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意识、情感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孤立的,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精神因素的复合体。
意识是精神的主干任何精神活动都有意识的参与人固然存在无意识的状态,我们可以把这种状态理解为精神漫无目的的休眠意识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这种智力活动包括:感觉、知觉、直觉、记忆、想象等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属性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直觉是在主客观圆融过程中偶然迸发出来的直达本质的灵感显现记忆是对感知或思维内容的留存想象是在原有感知的基础上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情感属于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喜、怒、哀、乐、悲、愁等等。
情感是感觉与情绪的复合在感觉的基础上,由情绪作为倾向性的统领感觉顺眼,越看越顺眼,滋生爱的倾向感觉空虚,会处于无聊的情绪状态感觉恶心,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每个人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特质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既具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又有后天培养和锻炼的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天赋、情趣、气质、性情、性格等等为什么说个性心理特征是意识与情感的基础呢?首先就智力活动及其结果意识而言,在儿童教育阶段,我们就不难发现,有的孩子是似乎天生就是学习的“料”,有的则不然。
这便是由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再从情感活动来看:我们常说心情好,心情不好,心情很糟糕心情本身飘忽不定,是一种外在表现心态较之心情则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心境具有更加稳定的性质心境即所谓精神境界、心灵境界,是指人的精神素养所处的层次。
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低之分,所以便有了境界之说心境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心情心境,即所谓的心灵境界、精神境界像自然景物一样,人的心境在不同的层次上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景”心境的形成无疑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在意识与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复合型的精神,这就是态度,其中既包含智力、意识的因素,又包含着情感倾向。
在意识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复合型的精神,这就是意志,其中既包含着智力的结果——意识,又包含着个性心理特征 二、我们还可以通过表示精神的词汇属性对其内容加以区分围绕着精神人们发明了许多词汇在主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各有许多是用来表示精神的。
一些表示精神的词汇属于名词,如:素质、意识、观念、思想、情感、情趣、态度、兴趣、意志、人格、毅力、魄力、喜、怒、哀、乐、悲、愁等等,这些无疑属于精神现象及其结果 一些表示精神的词汇属于动词,表示精神的活动,如:感觉、知觉、直觉、思维、想象、分析、推理、记忆、遗忘、肯定、否定、怀疑、维护、佩服、信服、敬佩、尊敬、仰慕、轻视、鄙视、仇视、气愤、高兴、沮丧、恐惧、期待、激动、宽恕、饶恕等等。
一些表示精神的词汇属于形容词,首先是对于意识与情感状态的形容如:聚精会神、无精打采、神采飞扬、萎靡不振、忐忑不安、惊恐不安、怂、愚蠢、聪明、紧张、兴奋、热烈、冷漠、积极、消极、痴迷等等其次,还有形容人格特征的,如勤勤恳恳、忠厚老实、尖酸刻薄、为人憨厚、又奸又滑、果断、雷厉风行、迟疑、磨磨唧唧、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等等。
除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主要词汇,感叹词是直接表达精神的精神在表达上本来就不好明晰地确定,往往给人以词不达意的遗憾,所以,往往由感叹词直接予以替代感叹词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个“啊”字,通过四种声调,可以表示多种意思。
除了实词,虚词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虽然不直接表示某种精神,却体现着人们精神活动的轨迹在表示精神的词汇中,有的属于纯粹的动词,有的属于动词同时又具有形容词的属性比较两者的差别,只需要试一试可否在前面用“很”字来修饰便可以把握,譬如,感觉、知觉、直觉、思维、想象、分析、推理、记忆、遗忘等,是无法用“很”字来修饰的,而肯定、怀疑、佩服、信服、敬佩、尊敬、仰慕、轻视、鄙视、仇视、气愤、高兴、沮丧、恐惧、期待、激动等动词,则可以用“很”字修饰。
原因在于,这种行为带有某种情感倾向的“态度”,而对态度本身不能直接做出清晰的确定,只能努力去“形容”在有关精神的词汇中,有些看上去区别不大,但是,由于表述角度的原因,在词性上却有着明确的区别譬如,我们说紧张、恐惧是一种动态过程,说到惊恐不安则是一种状态形容。
通过表述过程中词汇所体现出来的属性,不难看出人们对于精神的认知过程及其轨迹譬如说:悲伤、懊悔、心酸无疑是一种精神状态,说到后悔、悔恨则是一种精神活动再比如,愤怒属于精神——情感中的一种,发火则是这种精神的活动。
怒发冲冠、火气很大,是对这种精神状态的形容至于说到脾气暴躁、敢爱敢恨、睚眦必报则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层面还有如,恐惧属于精神现象,畏缩不前则是一种行为表现,胆小怕事是一种形容,而性情怯懦则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层面。
精神的来源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人是两种存在的结合体,一是精神存在,二是肉体存在精神是在人体这种特殊的形体之上产生的精神的产生与存在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精神依赖于肉体(物质),没有人的肉体就没有人的精神人体的神经系统感知事物,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后,再通过复杂的大脑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意识、情感等精神。
虽然没有我们无法精确地模拟作为物质的人脑是如何产生精神的,但是,人脑对精神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以证明:第一、人的精神随着人的肉体的逐渐成长而不断成熟,对于这一点,从儿童与成人间的差距就可以证明。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在物质意义上的差异,最终决定了在精神上的差异如脑容量、脑细胞的差异决定着人智商的高低第三、决定人的精神的人体器官受到伤害,人的精神也会直接受到影响譬如,“打昏了头”“昏”意味着精神活动的停止,而这种停止的结果是由于头受到了打击。
还有如“撞懵了”,也是由于撞头导致精神活动的失常再比如,走路多了,两腿发沉;或者饿了、吃多了,胃里不舒服了,都容易导致精神的疲惫第四、物质因素通过人的肉体能够改变人的精神譬如,某些物质能够引起人的精神疾病。
同样,某些物质也能够治疗人的精神疾病第五、当人的肉体生命体征失去以后,人的精神就不复存在了脑死亡决定了人的精神活动的完全终止意识的产生依赖肉体,情感的产生同样依赖肉体还没有形成性意识的男童不会对街头的美女产生爱意;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男人会盯着美女看,到了五十几岁、六十几岁的男人,看着美女可能还有一丝残念,到了七十几岁、八十几岁,面对美女,目光便是一片茫然了,因为身体不行了。
人的精神依赖肉体而产生,人的肉体同时受到精神的作用而改变良好、积极的精神因素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肉体的健康经常生气,尤其是生闷气的人容易生病;性情开朗,乐观阳光的人,往往长寿一个人可以被气死,可以被窝囊死,还可能抑郁而死。
佛家讲,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面相往往受到内在精神的影响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在长相上表现为慈眉善目,俊美端庄一个人阴鸷凶狠,在长相上则表现为一脸横肉一个人长期陷于悲伤之中,最终会活出一副哭相一个人精于算计,眼珠会转得更活。
一个社会,如果活跃在台面上的得志之人或尖嘴猴腮,或獐头鼠目,总之大多都是长相丑陋的,这个社会必是处于三观扭曲,精神堕落的时代人本身是一个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耗散系统,是“活着”的肉体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欲望的存在。
正是这种存在构成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的一切活动的源头需要指出的是,人的精神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产生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刺激会产生不同的精神,便是内在差别的明证面对失败,有人就此消沉,有人越挫越坚,有人麻木不仁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的肉体在发育上存在着差别,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有了一定的心理基础,人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丰富。
由此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差别在精神之上可以产生新的精神,即精神的再生一堆感觉材料,可以被提炼出理性的结论狂欢之后突然生出一丝落寞受到表扬会高兴,受到批评会沮丧,受到抚慰会平静愉悦,越哭越伤心,越想越生气,精神犹如翻滚的云团,变幻出不同的形态。
人在原有意识之上可以产生新的意识,从单一到多样,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从错误到正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识在深化”在原有情感的基础上,人也可以产生新的情感如过度地亲昵可能导致厌烦过度的欢乐可能导致失落。
情感的再生与变化,较之意识的再生往往更加不好琢磨,譬如人们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在意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新的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新的意识意识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新的精神意识与情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的发生总是受到意识的影响,看着不顺眼,产生厌恶的情感,看着很美,于是产生爱人的智力、意识对情感、情绪、心情、心态以及心境,无疑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有效调控情感同时对智力、意识产生影响人们常说,热恋中的女人总是愚蠢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感战胜理智的明证心情属于情感的范畴,但是对于智力活动却可能产生莫名其妙的影响好的心情可能如清风一般,吹开智慧的门扉心情的澄明如镜与阴郁灰暗,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你接受他人的精神影响,他人接受你的精神影响。
人的精神在社会中反复激荡,便形成了文化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影响着人们精神的再生语言文字的发明、符号的留存与延续、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精神的再生当然,值得警惕的是,电子游戏、虚拟技术、元宇宙的发展,既可能让人们远离真相,又可能将人们带入虚幻致死的境地。
2023年2月6日星期一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